不干膠標簽(由面材、膠黏劑、底紙三層結構組成,廣泛用于產品標識、物流標簽等場景)受潮后易出現面材變形、膠黏劑失粘、底紙分層等問題,直接影響印刷質量與粘貼效果。需從存儲環境控制、使用前防護、粘貼過程規避、后期維護四個維度制定防潮注意事項,具體如下:
一、存儲環境:核心控制溫濕度,隔絕潮氣源頭
1.溫濕度嚴格管控
溫度要求:存儲環境需保持恒溫,建議溫度控制在15-25℃,避免高溫(>30℃)導致膠黏劑軟化滲出(污染底紙),或低溫(<5℃)導致膠黏劑硬化(后期粘貼時初粘性下降)。
濕度要求:相對濕度需穩定在40%-60%,嚴禁超過70%——高濕環境會導致面材(尤其是紙質面材)吸潮變形(如起皺、邊緣卷曲),底紙(如格拉辛紙)吸潮后與膠黏劑附著力下降,易出現“底紙分層”(膠黏劑殘留到底紙上,標簽剝離困難)。
工具輔助:潮濕地區(如南方梅雨季節)需在存儲倉庫放置工業除濕機(除濕量≥1.5L/h,按倉庫體積匹配),并在標簽堆放區放置硅膠干燥劑(每立方米空間放置500g,每周檢查更換,避免干燥劑飽和失效)。
2.存儲方式:避免潮氣接觸與擠壓
包裝防護:未開封的不干膠標簽需保持原包裝(通常為防水PE袋或紙箱,內置防潮紙),嚴禁隨意拆開——開封后若未用完,需用密封夾密封PE袋開口,或裝入防潮箱(帶濕度計),防止潮氣直接侵入。
堆放規范:標簽需整齊堆放在木質托盤或貨架上(離地≥10cm,離墻≥5cm),避免直接接觸地面(地面易返潮)或墻面(墻體可能滲潮);堆放高度≤1.5米,避免底層標簽受重壓導致膠黏劑受壓遷移(污染面材或底紙)。
環境隔離:存儲區禁止靠近水源(如衛生間、冷卻水池)、空調出風口(冷熱風直吹易導致標簽溫濕度驟變)或蒸汽源(如車間蒸汽機),防止潮氣集中侵入。
二、使用前:提前適應環境,避免“溫差結露”
1.開封前“回溫”,防止結露
若標簽從低溫環境(如冷藏倉庫、冬季室外運輸)轉移至高溫高濕環境(如車間),嚴禁立即開封——溫度驟變會導致標簽表面凝結水珠(類似冰鎮飲料瓶外壁結露),水珠滲入面材或膠層會引發變形、失粘。
正確操作:將未開封的標簽放置在使用環境中“回溫”,回溫時間≥2小時(環境溫差每相差10℃,延長1小時),待標簽溫度與環境溫度一致后再開封使用。
2.開封后快速使用,減少暴露
開封后的標簽需在48小時內用完,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——尤其是紙質面材標簽,暴露時間過長會持續吸潮,導致印刷時墨跡暈染(噴墨/柔印工藝尤為明顯),或粘貼時與被貼物貼合不緊密(出現氣泡)。
若單次使用量少,需將剩余標簽用防潮紙包裹,外層再套密封袋,放置在干燥的儲物柜中,禁止隨意堆放在車間操作臺(易接觸水汽、油污)。
三、粘貼過程:規避被貼物潮氣,確保貼合牢固
1.被貼物表面防潮處理
粘貼前需徹底清潔被貼物表面(如塑料瓶、紙箱、金屬件),去除表面的水汽、油污、粉塵——若被貼物表面有潮氣(如剛從冷庫取出的產品、水洗后的容器),需用干燥的抹布擦干,或等待表面完全干燥后再粘貼,否則潮氣會在標簽與被貼物之間形成“隔離層”,導致標簽脫落(尤其是低溫環境下,潮氣易凝結成水)。
對高濕環境下的被貼物(如水產包裝、浴室用品),建議選擇“防潮型不干膠標簽”(膠黏劑為丙烯酸酯類,面材為PET/PP等防水材質),普通紙質標簽易因被貼物潮氣滲透而失效。
2.粘貼后避免立即接觸潮濕環境
標簽粘貼后需放置在干燥環境中24小時,確保膠黏劑完全固化(膠層需與被貼物表面充分浸潤,形成牢固附著力)——若粘貼后立即放入冷庫、水箱或潮濕倉庫,未固化的膠層會因潮氣影響降低粘性,導致標簽翹邊、脫落。
對需浸泡或接觸水汽的場景(如飲料瓶標簽、衛浴產品標簽),粘貼后需檢查標簽邊緣是否密封(無翹起、無空隙),必要時用透明膠帶輔助加固邊緣(避免水汽從邊緣滲入)。
四、特殊場景:針對高濕環境的專項防護
1.戶外/潮濕環境標簽選型
若標簽需長期用于戶外(淋雨)、高濕(如廚房、衛生間)或水下(如泳池設備)場景,普通不干膠標簽無法滿足防潮需求,需選用防水防潮專用標簽:
面材:選擇PET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、PP(聚丙烯)等塑料材質(防水、耐潮,不易變形),避免紙質面材;
膠黏劑:選擇“***性防水膠”(如熱熔膠、溶劑型丙烯酸膠,耐水浸泡,粘貼后不易脫落);
底紙:選擇“防水格拉辛底紙”(避免底紙吸潮分層,確保標簽順利剝離)。
2.印刷后防潮處理
若需在不干膠標簽上印刷(如噴墨、激光打印),印刷后需進行防潮處理:
噴墨印刷:印刷后噴涂“防水光油”(透明、耐水,形成保護膜,防止墨跡遇水暈染);
激光打印:選擇“激光專用防水標簽”,避免普通標簽遇水后碳粉脫落;
印刷后需在干燥環境中晾干(≥4小時),再投入使用或存儲。